当前位置:首页 > 社教 > 最新活动
枣博研学 | 闻香识古韵:枣庄博物馆里的欢乐香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09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枣庄市博物馆于2025年8月6日至9日精心策划并开展了“雅韵寻香”系列香文化社教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引领大众深入领略中华香文化的千年魅力,亲身感受传统制香技艺的精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参与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千年香韵,开启香文化之门

        8月6日上午10点,首堂课程《千年香韵,初识香文化》准时开课。社教老师借助视频资料,带领大家回溯香文化的漫长发展轨迹。从先秦时期香仅用于祭祀,到秦汉时香料随着丝绸之路大量涌入,再到唐宋时期香文化的鼎盛,香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文人雅士吟诗作对、修身养性的必备元素。在对历史的追溯中,小朋友们了解到香文化在不同时代的独特印记,也明晰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理论学习后,迎来了基础香料的认知环节。社教老师将艾草、薄荷、丁香等多种基础香料带到课堂,让大家通过观察、触摸、嗅闻等方式,直观感受香料的形态、质地与独特气味。
        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制作香囊。小朋友们依据个人喜好挑选香料,参考传统香囊配方进行搭配,将香料小心装入精致的布袋中,再用抽绳精心缠绕、打结。不一会儿,一个个散发着清幽香气、饱含个人创意的香囊便制作完成。大家手持香囊,交流着制作心得,沉浸在传统香文化的温馨氛围里。


雅韵寻踪,体验篆香的雅致

        8月7日的《雅韵寻踪,篆香体验》课程,将小朋友们带入了古代文人书房的雅致情境。社教老师首先讲述了篆香的历史渊源,从汉代萌芽,历经唐宋的推崇,到明清时期在民间广泛普及,篆香的发展与古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紧密相连。同时,介绍了篆香的制作流程和所用到的各种工具,如香篆、香压、香勺等。
        进入篆香制作环节,桌上整齐摆放着香炉、香粉、香铲、香勺等工具。老师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小朋友们依照老师的讲解,小心翼翼地拿起香铲,慢慢翻动香灰,接着,将准备好的香粉填入篆模,轻轻压实,再缓缓提起篆模,一个个精美的篆香图案便呈现在眼前。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篆香制作体验,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香道文化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古法匠心,传承香牌制作技艺

        8月8日的《古法匠心,香牌制作》课程聚焦于香牌这一独特的香品形式。课程伊始,社教老师阐述了香牌的文化寓意,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佩件,更是古人养生保健、驱虫辟邪的良方,还承载着祝福、祈愿等情感。
        在香材搭配讲解中,老师介绍了不同香材组合所呈现的独特香气与功效,以及如何根据香牌的用途和个人喜好进行合理搭配。随后,详细讲解了香牌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关键的技法,包括和香、揉香、醒香、入模、出模、阴干、打磨、配饰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步骤。
        接着,小朋友们按照步骤,仔细调和香粉,将其揉成光滑的面团状,经过醒香后,放入精心挑选的模具中按压成型。脱模后的香牌,再经过阴干,最后穿上精美的挂绳或配饰,一块精美的香牌便大功告成。大家佩戴着自己制作的香牌,感受着传统香文化在指尖传承的温度。


芸香沁夏,探究盘香制作奥秘

        8月9日的《芸香沁夏,盘香制作》课程为此次香文化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先介绍了盘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随后介绍了盘香的制作原理,即利用香材的特性与巧妙的卷曲造型,实现香气的均匀、持久散发。 
        在对盘香有了初步了解后,便进入了最令人期待的盘香制作环节。桌上摆放着制作盘香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香粉、香泥、模具等。小朋友们纷纷动手调和香泥,尝试将香泥制作成盘香形状,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制作的乐趣中。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盘香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虽然形状各异,但都饱含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篆香制作体验,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香道文化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此次枣庄市博物馆的香文化社教活动,不仅深入了解了香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制香技艺,更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枣庄市博物馆成功将香文化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形式带入大众视野,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未来,博物馆将继续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推出更多优质的社教活动,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