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重点强调在快速变化社会中,面对文化身份的守护、创新和重构等新任务,博物馆如何明确自身角色,积极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与时代同频共振。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浪潮中,枣庄市博物馆紧扣时代脉搏,以全新姿态连接过去与未来,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市民游客共赴文博盛宴!
·启幕:共赴文化之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枣庄市博物馆于5月18日举行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各区(市)文化和旅游局、高新区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分管负责同志,各国有博物馆负责同志,全市大中小学校代表,全市旅行社代表,各级媒体记者等百余人齐聚现场,共赴一场文化之约。
启动仪式上,枣庄市博物馆与枣庄市第十五中学、枣庄市实验小学、枣庄市实验学校(金沙江路校区)、薛城区凤鸣中学、市中区文化路小学、山亭区第三实验学校、市中区逸夫小学、峄城区翰林小学、峄城区古邵镇中学、西王庄镇郭里集中心小学、西王庄镇东王庄学校等全市11所学校举行了“联百校 润童心 课桌上的博物馆”馆校共建授牌仪式,持续推进“课桌上的博物馆”品牌建设。与枣庄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山东台儿庄古城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枣庄市交运旅行社有限公司、山东大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枣庄霞客旅行社有限公司、枣庄市山亭区翼龙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全市6家重点旅行社签订送客合作协议。
2025年5月18日,枣庄市博物馆联合山东润古轩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举办“古籍修复小课堂:穿越时空的书医生”主题研学活动,20名小朋友在专业修复师指导下,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由资深修复师赵一绿主讲,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实物观摩,生动梳理了从甲骨文到数字时代的文字演变历程。当商周青铜器铭文、汉代简牍等珍贵文物影像投映至大屏幕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文字载体的革命性突破发生在东汉时期",赵一绿通过动画视频进行讲解,"这种用树皮、麻头制成的植物纤维纸,使知识传播效率实现质的飞跃"。孩子们通过大屏幕观察到虫蛀、皱褶、折痕、残缺等常见病害,深刻理解了古籍保护的迫切性。
实践环节中,修复师手把手指导学员完成修复工序。孩子们用毛笔蘸取特制糨糊,用皮纸对古籍断裂处进行加固;用补纸对古籍残缺处进行修补,再仔细压实接缝。经过整平、折页、裁剪等工序,最终将修复完成的《孟子集说》节选页装裱入框。
"让青少年触摸真实的修复过程,既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授课老师表示,此次活动特别选取《孟子》作为修复范本,正是要让孩子们在修复中感悟"民为贵"等思想的历史价值。
·夜幕降临 奇遇开启·
5月18日晚 ,枣庄市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 活动拉开了序幕,让大家在夜色中感受历史的深邃与魅力。
“欢迎各位来到博物馆奇妙夜,今晚,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探寻历史的奥秘!”身着汉服的小小讲解员和工作人员为大家发放 “寻宝任务卡”,带领大家开启这场神秘的文化之旅。小小讲解员站在一件件珍贵的馆藏文物前,为游客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在参观游览的同时,游客们还忙着完成 “寻宝任务卡” 上的挑战。他们仔细根据“线索”寻找任务卡上提示的文物。
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还会遇到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他们化身历史文化 “考官”,抛出与枣博展品、历史文化相关的趣味问题,与游客互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