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月的阳光洒落在博物馆的砖瓦之上,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这里绚丽启幕。这个五一,枣庄市博物馆以匠心为笔、文化为墨,精心策划的 “巧手编竹韵,劳动创美好”“捕捉春天的梦”“艾香盈手,锤韵悠长” 等特色活动圆满收官。在竹篾翻飞间,非遗竹编画诉说着千年匠心;于馆藏文物中,春日捕梦网编织出艺术的浪漫;伴着艾香,传统技艺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位参与者手中。这些活动不仅是文化与创意的交融,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传统相拥的奇妙之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活动的精彩瞬间,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魅力。
“致敬劳动者 非遗传匠心”
为宣扬劳动者顽强拼搏、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促进公众对劳动节文化的理解,枣庄市博物馆东馆区、西馆区开展了“致敬劳动者,非遗传匠心”竹编画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前来参加。
本次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蕴含了劳动节文化的各个方面。开场介绍劳动节的由来,让学生们感受到劳动节的来之不易,其代表了工人阶级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学生们争先恐后讲述身边的劳动模范,分享关于劳动者的故事。社教老师引导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继承发扬劳动者艰苦奋斗的精神。
此次活动以劳动节文化为主题,以精美的五一相框为载体,相框传承奋斗精神,在增强孩子们对国际劳动节文化理解的同时又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捕捉春天的梦”
5月2日、4日,枣庄市博物馆分别在西馆、东馆举办了 “捕捉春天的梦”,吸引众多小朋友踊跃参与,在传统文化与春日元素的交织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现场,社教老师首先带领参与者深入了解捕梦网的由来和结构。从古老印第安传说中捕梦网守护睡眠、过滤噩梦的美好寓意讲起,详细介绍了捕梦网环形框架、编织网、羽毛装饰等独特结构,让大家感受到异域文化的魅力。
随后,以迎春花和连翘花为例,参与者学习如何区分春天的花卉,在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中感受春天的生机。此外,白底黑花瓮、玉壶春瓶等带有精美花纹的馆藏文物也一一呈现在众人眼前,大家沉浸在传统纹饰的独特美感之中。
最令人期待的当属捕梦网制作环节。工作人员为参与者分发了制作材料,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充分发挥创意,穿线、编织、装饰,将对春天的美好向往融入到作品中。经过精心制作,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捕梦网诞生,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大家此次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手工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大家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还通过亲手制作捕梦网,激发了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艾香盈手,锤韵悠长"
5月4日,枣庄市博物馆开展“艾香盈手,锤韵悠长”艾草锤制作活动,吸引众多小朋友参与,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民俗魅力。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通过趣味问答和实物展示,带孩子们认识艾草的药用价值与文化寓意,并向孩子们介绍艾草锤的历史来源和使用方法。

手工环节,孩子们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制作艾草锤。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艾草填入棉布,缝制收口、缠绕彩绳。现场笑声不断,不一会儿,色彩缤纷、香气扑鼻的艾草锤便纷纷“出炉”。

活动尾声,孩子们举着艾草锤合影,鼻尖还萦绕着淡淡艾香。希望通过这类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亲近传统文化,让民俗技艺像艾草一样“扎根”心间。


“五一” 期间,我馆以 “文化传承与公众教育” 为核心,精心策划实施的三项主题活动已圆满收官。系列活动立足馆藏资源与非遗技艺,通过沉浸式体验、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既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播,也为公众打造了兼具知识性、艺术性与互动性的文化体验场景。
未来,枣庄市博物馆将继续推出更多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