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恰逢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辉,枣庄市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了六场特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民俗文化与手工创作深度融合,让观众在指尖造物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为这个金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博记忆。

活动以象征紧密相连的纽扣为核心媒介,紧扣“民族特色”与“国庆氛围”双重主题。社教老师精心准备了色彩丰富、大小各异的纽扣,搭配红、黄等象征民族团结与国家荣光的主题色辅料,为孩子们搭建起创作平台。活动现场,孩子们将小小的纽扣化为灵动的艺术元素——用红黄两色拼出五星红旗的轮廓,还有孩子认真地拼出“我爱中国”四个字,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孩子们对祖国的祝福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本次活动让青少年在动手过程中体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意,为国庆增添了别样的温情色彩。

为厚植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枣庄市博物馆精心策划了“童心筑梦 喜迎国庆”肌理画手工社教课。

活动中,社教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述了国庆节的由来与重大意义。随后,老师播放了《铁道游击队》电影中的经典片段,介绍了铁道游击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大家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举手提问,在互动中筑牢了对“爱国”“勇敢”“奉献”的认知。手工创作环节,小朋友们化身“小小艺术家”,手持画笔、调色盘,搭配海绵、刮刀等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力,红色的国旗、金色的五星在画布上逐渐呈现。创作过程中,小朋友们相互交流技巧、分享创意,博物馆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与爱国温情。

皓月中秋日 点灯贺佳节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深入感受中秋节日的独特价值与丰富内涵,枣庄市博物馆举办了“皓月中秋日 点灯贺佳节” 主题活动。

课堂上,社教老师从中秋节的起源说起,向同学们介绍了中秋节相关的习俗、传说等内容,让同学们感受中秋节蕴含的团圆、思念等情感。社教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汉画像石仙境图、蟠螭纹铜舟等馆藏文物,让同学们了解到文物背后的中秋故事。手工制作环节,同学们兴奋地拿起画笔,在灯板上描绘出月亮、玉兔等中秋元素。当孩子们点亮自己制作的小夜灯时,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也点亮了大家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祝福。

肌理画冰箱贴制作
为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让艺术创作融入日常,枣庄市博物馆举办“肌理画冰箱贴制作”主题社教活动。






社教老师先结合馆藏文物故事,讲解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核心原则。随后,孩子们接过印有破损文物图案的贴纸套件,专注比对纹样、拼接残片。从对齐青铜器的纹饰到补全瓷器的釉色,每一步都打磨着手眼协调能力,也让他们初步明晰文物修复的逻辑。指尖翻飞间,“破损”的文物在孩子们手中渐渐“复原”。本次活动将文物保护的种子植入童心,在孩子们心中唤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初步意识,为文化传承注入了鲜活的青少年力量。

从沉浸式历史课堂到趣味手工制作,每一场活动都承载着大家对文化的热爱与期待。未来,枣庄市博物馆将继续推出更多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活动,让优质文博资源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丰富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