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2025上半年枣庄市博物馆这样书写文化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5

        上半年,枣庄市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文旅局党组和文旅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在文化服务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展陈质量持续提高,社教活动类型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文物安全工作更加坚实,服务观众22.6万人次。我馆被评为枣庄市“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枣庄市博物馆党支部被评为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联百校·润童心”课桌上的博物馆荣获首批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入库项目、枣庄市最佳社会工作案例、第六届全省博物馆社会教育优秀案例,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旗辉映文化路 时代新风润民心
 

1.强化理论武装 深化作风建设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枣庄市博物馆党支部荣获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

\

 

2.推进“党建+业务”融合 服务博物馆发展

        集体学习业务课程,邀请专家授课,走进考古探勘和发掘工地,全面提高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从严管党治党 永葆生机活力

        深化正风肃纪,通过沉浸式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实地参观市廉政教育中心,结合经典案例,以“警钟长鸣”强化纪律教育,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绷紧纪律之弦。

优质文化直达基层 精品展览精彩不断

 
 

1.文化惠民深入基层

        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青少年教育,持续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观众22.6万人次。

        多元社教活动赋能文化传承,围绕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518国际博物馆日等主题,结合非遗技艺体验,精心策划了“博物馆里过大年”“春游博物馆”等系列活动,上半年累计接待团队参观37场,开展线下社教活动41场、切实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深入推进“联百校·润童心”课桌上的博物馆教育教学活动,与枣庄市实验小学、凤鸣中学等11所学校签订馆校共建合作协议,不断推动“课桌上的博物馆”优质活动进校园。


 

        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构建“招募-培训-实践-激励”全链条培养机制,目前在册志愿者达112人。组织开展“童讲枣庄”小小讲解员长期培训项目,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讲解进行系统化教学,得到了社会充分认可。
        课桌上的博物馆”荣获首批市级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库入库项目、枣庄市最佳社会工作案例、第六届全省博物馆社会教育优秀案例,为全市人民搭建起一座文化的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2.展览品质提升卓有成效

        立足馆藏资源优势,持续优化展览内容和形式。充分挖掘馆藏文物资源,探索展览展示新形式,推出原创特色展览《喜至庆来永安康——馆藏吉祥文物展》《哎呀!小兽跑出来啦—馆藏当代动物题材书画展》《枣庄市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等展览,提升市民群众观展体验。资源共享,助推馆际交流,与赣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专题展》,与苏州碑刻博物馆联合举办《“汉画石语 舞动汉风”——山东(枣庄)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促进馆际间的互学互鉴,多维度阐释枣庄文化特色。举办线上展览《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大汉中兴—东汉建立2000年特展》,选取全国各地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图文形式进行线上平台展出,让观众足不出户看展览。




 

3.宣传阵地筑牢筑实 文化传播出新出彩

        创新宣传方式,以时间轴线串联文化节点,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新媒体宣传矩阵持续发布特色展览、社教活动等相关信息。上半年微信公众平台累计推送文章179篇,新媒体平台关注量突破6.6万人次、浏览量达9.8万人次。在原有核心板块的基础上,推出了“童讲枣庄”小小讲解员优秀作品展播等栏目。传统媒体宣传同步发力,联合闪电新闻、枣庄日报等媒体开展专题报道24次,其中“518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获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显著增强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勘探保护固根本 学术文创展新枝
1.考古调查勘探稳妥推进

        多措并举做好考古前置工作,上半年共完成21宗,270余万平方米土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进一步完善勘探验收事项,规范勘探流程,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强工兴产 转型突围”“重点工作集中攻坚”贡献文博力量。

2.藏品保护管理扎实规范
        开展馆藏文物评估定级工作,初步确认该批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50件/套,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126件/套,一般文物58件;三级革命文物2件,一般革命文物13件。组织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活动,积极向群众宣传普及文物保护和收藏鉴赏知识,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学术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推出“枣博大讲堂”文化品牌,先后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燕生东教授,山东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于秋伟,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满堂等知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学术讲座。




4.文创产品持续推陈出新

        围绕枣庄“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运河文化”“馆藏重点文物”三大核心IP,开发手账本、益智积木等20余款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收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织密安全防护网 筑牢生产防火墙

        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实现文物及场馆安全零事故,保障博物馆安全运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时维护升级安防、消防等设施设备,定期开展设备检测与调试,确保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功能完好。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上半年累计开展培训3次,联系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来馆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指导演练、进行安全大检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模拟火灾、盗窃、电梯故障等突发情况演练3次,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安全保卫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2025年上半年,枣庄市博物馆在探索与发展中成果丰硕,从推动优质文化直达基层,到各类社教活动、展览精彩纷呈,我们一步步践行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下一步,我们将以继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初心,笃行不怠,深入挖掘枣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服务品质,让更多人领略枣庄魅力,让文化之光点亮更多人的心灵之旅,为守护城市文化根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